公司新闻|NEWS
当前位置: 平博pinnacle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平博pinnacle10月24日,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农业农村专场举行。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金秋十月,沃野金黄、瓜果飘香。在这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美好时节,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农业农村专场10月24日在美丽的紫薇都市田园稻田边举行。
这是首场在室外举办的报告会。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王玉珍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武汉样板”为题作主旨报告,介绍武汉践行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聚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现场讲述了武汉在生物育种领域的突破发展。江城百臻区域公用品牌供应链平台负责人严朝晖、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鹏飞、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亚菲通过视频连线,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武汉在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发展成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周国林讲述了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并就食品安全等问题与现场观众互动。
武汉紫薇都市田园创始人袁惠文、武汉市蔡甸区星光片区域综合党委书记左少平、新洲区陈玉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文喜及现任书记徐胜红分享了在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及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习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武汉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也提出,要把武汉打造成全国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
报告会上,王玉珍用一串扎实的数据报告了武汉农业的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1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86.35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4;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6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4.89,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王玉珍介绍,武汉连续4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连续6年获粮食安全考核优秀等次。蔬菜瓜果产量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蔬菜和淡水产品年产量常年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中也是如此。报告会上,王玉珍介绍了我市在农业科技上的成就:目前我市农创中心产值规模与企业聚集度位居全国前列,集聚院士专家团队13个,培育孵化企业867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联合技术攻关平台10个、企业研发机构82家,建有科研成果推广辐射基地15个、农业创新联盟6个。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武汉号称“武汉·中国种都”,是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全国知名的种业科技企业。“伯远生物非常有信心助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全面发展,引领生物育种国际潮流。”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远生物)总经理李阳在报告会上坚定地说。伯远生物这家成立13年的公司,一直保持着每年50%的惊人增速。这个“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武汉市对农业科技的大力扶持。
2024年,在武汉农创中心的帮助和关怀下,伯远生物入驻“武汉·中国种都”。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建成10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洁净实验室,预计2024年可完成30000多个基因的操作。从服务的技术深度和广度,以及规模、效率等方面来看,伯远生物在国内均已处于领先水平。
作为“武汉·中国种都”土生土长的蔬菜种子企业,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围绕种源“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种子“芯片”,成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和中国自主品牌民营蔬菜种子企业第一梯队。
该公司董事长贺亚菲通过视频连线向现场观众介绍,为打破国外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走自主创新之路,亚非种业牵头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种业科研攻关任务。“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蔬菜新品种——亚非西兰苔、亚非皱叶菜,已经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成为汉产蔬菜的‘新名片’,并在全国有绝对的市场权和定价权。”贺亚菲自豪地介绍。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回盛生物)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先锋企业。视频连线中,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鹏飞介绍,近三年,回盛生物研发投入累计达1.32亿元,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2024年10月,回盛生物累计获批国家新兽药证书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9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任务2项、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子课题任务2项,在研新兽药项目25项,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刘鹏飞表示,武汉市扶持农业龙头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创新的多项政策措施为回盛生物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武汉农村电商公司依托武汉农业集团、市供销社国有平台,打造“江城百臻”农产品供应链,树立起武汉农产品IP新标杆。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婧通过视频连线介绍,为将更多地标、有机、绿色、老字号、非遗等优质农特产品呈现给市民朋友,公司建立起“云仓+供应链”物流体系,对接上游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300余家、农产品1000多个。
“武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广泛,农产品检验合格率99%以上,处全国前列。”报告会现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国林带来了一篮子我市自主育成的蔬菜品种,讲述了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武汉的肉、鱼、蛋、奶、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
农业品种的高质高产,也丰富了武汉市民的菜篮子,如何守护“舌尖安全”,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场报告会的城市观察员们提出了“蔬菜究竟是‘有虫眼’的好,还是‘没虫眼’的好”等系列问题,周国林一一详细解答。
报告会上,对于农业未来发展,王玉珍提出,武汉将聚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区、超大城市稳产保供的示范区、现代都市农业的标杆区。瞄准农业科技前沿热点、核心技术卡点和产业升级痛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种业振兴发展承载地。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水平、强化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能力,扛稳超大城市“米袋子”和“菜篮子”。锚定“全国重要生态食品城和休闲旅居地”目标,把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成有特色、有规模、有能级的大产业。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农村面貌全面改善。”报告会上,王玉珍介绍了我市乡村建设的新气象:全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2家,其中国家级达到17家。打造了1条两千亿级、1条千亿级、1条五百亿级、4条百亿级的农业产业链。乡村休闲游接待6181.74万人次、综合收入197.02亿元。全市农村自来水、卫生公厕、村村通客车、寄递物流网点、农村5G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打造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成64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8个乡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新洲区获评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
通过坚持不懈“提效能”,我市乡村治理也取得新作为。王玉珍展示了我市乡村治理成果: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全国文明村镇14个,培育清廉村居典型21个。黄陂区王家河街道胡兴咀,以前一度村容村貌破败不堪,村民远走他乡,人气锐减。后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吸引了村里能人胡利返乡创业,租赁农民空闲农房经营民宿。现如今村前屋后美不胜收,大片金黄的再生稻田,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新洲区陈玉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文喜深情地回忆了4年前,自己当面向习汇报时的情景,并分享了陈玉村近年来将乡村振兴蓝图变为现实的奋斗历程。
2020年5月24日,张文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当来到湖北代表团时,张文喜汇报:村里有一个早熟桃基地和一个苗木产业基地,村里的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
让村民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成为陈玉村每一任支部书记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共同缔造”是治理理念,也是治理实践。陈玉村2022年纳入“共同缔造”试点。如今,陈玉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享受“共同缔造”成果。“道路宽敞了,环境整洁了,水塘清澈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自豪感与日俱增,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张文喜说。
“我们将牢记的嘱托,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陈玉村现任村支书徐胜红坚定地表示。
本场报告会举行地紫薇都市田园创始人袁惠文为现场观众讲述了他返乡创业,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为家乡美好、村民幸福而奋斗的故事。
据袁惠文回忆,他在1992年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凭着一身手艺做起了五金装饰装潢和塑料制品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06年,想让乡亲们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好日子的袁惠文,带着多年创业的积蓄,回乡流转了500余亩“坡岗地”,开始创建花卉苗木基地。随后几年,袁惠文借助“新花城”建设和赏花游热潮机遇,再次扩大种植面积,建设了“紫薇都市田园”景区,通过创新植物编织,将其打造为国内首家融入植物编织文化和艺术的4A级景区,在全球首创植物编织“百家姓”,实现了从苗木种植到农文旅融合的转变。2023年,紫薇文旅集团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120万人次,并通过电商和直播推广农产品,销售额达1100余万元,拉动消费7000万元。
袁惠文表示,紫薇文旅集团将继续深入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为家乡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贡献力量”。
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是我市农村工作的方向。“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王玉珍说。
习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武汉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王玉珍介绍,武汉市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2024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增速比城镇居民快2.2个百分点。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潜能: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审,举办了两届“武汉农匠”农民技能大赛,挖掘培育农业农村领域高技能人才。持续巩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持续推进点状用地政策落实,探索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农房贷”“农股贷”模式获全国推广。
蔡甸区星光村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左少平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星光村的创新实践。
2007年以前,蔡甸区星光村是一个村集体负外债2000多万元、只有老人小孩儿留守的贫困村。从星光村走出去的左少平此时已经创业成功,创办的建筑公司到2007年的时候年产值就达到了5个亿,每年缴税5000多万元。正是在这个时候,蔡甸区实施能人回乡工程,鼓励能人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左少平响应组织的号召,回村担任村支书,带领全村1000多名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十多年来,星光村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快速地走在经济强村、全国文明村的道路上。截至2023年工农商总产值达40个亿,村经营性收入4100万元,人均收入达6万元。
村民康艳桥在自家别墅内与现场观众连线:现在我们用水、电、气,看病还有小孩上学的这些钱村里都给包了,我们不用出一分钱不说,孩子要是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村里还给我们发5000到20000元的奖学金,村里还每月对年满50岁以上人员发放2000多元的生活补贴。现在的日子真的越过越有盼头,也越过越红火了。
报告会上,陈玉村现任村支书徐胜红介绍,4年时间里,村集体年总收入从2020年的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元。
紫薇都市田园的袁惠文介绍,紫薇文旅集团联合项目区域内的6个行政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350多户农民自愿入股。农民每亩土地的年纯收入增加了415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2万元。
“我们将聚力打造共同富裕的实践区。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报告会上王玉珍说。(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