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NEWS
当前位置: 平博pinnacle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平博pinnacle中广网南京10月24日消息 编者按: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南京”战略,并于2007年正式出台《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短短几年,文化产业在南京初露峥嵘,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2008(第三届)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即将来临之际,本版特推出“聚焦南京文化产业”系列报道,旨在对南京文化产业现状进行梳理,探索其未来发展之路。“工艺美术,可以说是南京起步最早的文化产业。”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陆晔的话中,有自豪也有辛酸。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南京工艺美术的产业化探索之路饱经坎坷,这一路,有过“小剪纸换回大拖拉机”的兴旺辉煌,也遭遇过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在挫折中成长”,正是南京工艺美术行业“探索之旅”的心情写照。
云锦、金箔、秦淮灯彩……如今,当这些“南京制造”的工艺品蜚声海内外时,南京工艺美术行业重新挺直了腰杆,当年饱经坎坷的“先驱者”正摩拳擦掌,等待迎接新一轮产业化风潮的挑战。
46年前,8岁的顾业亮刚刚学会扎花灯,他那时一天只能扎一两个小花灯,到市场上吆喝半天,也就能挣到一点钱。如今,54岁的他早已搁下了祖传的活计,整日忙着策划布展,小小花灯,在他手中做出了“大名堂”。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八,南京夫子庙的灯会总是游人如织。尽管灯市红火,但顾业亮却有自己的考虑:作为一种节庆商品,十几天的门庭若市比起三百多天的无人问津,秦淮花灯的生存空间实在太过狭小。“秦淮灯彩要发展,首先要想办法让花灯摆脱节日市场的束缚,其次是规模化生产,适当引进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顾业亮说。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转型、外贸体制改革等原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集体“跳水”,众多企业纷纷停产、转产。当时,行业内部甚至出现了“退工还艺”的风潮,产业化经营似乎进入了“严冬期”。然而,顾业亮却逆流而上,他在1993年办了一家花灯厂,成为第一个把秦淮灯彩领上产业之路的彩灯艺人。
从家庭作坊走向工厂生产,解决的只是成本问题,如何让秦淮花灯从年头“亮”到年尾,才是摆在顾业亮面前最大的难题。
从创业阶段的批发经营做起,顾业亮的花灯厂渐渐打响了名号,许多城市找他去做大型灯展,一些礼仪公司和演出单位的舞台布置也交给他操办。如今,顾业亮的南京夫子庙工艺彩灯艺术中心,已经辐射到节日灯展、舞台设计、装饰装潢等领域。夫子庙大成殿的元宵节灯展,已经在他手中办了7年,每次纯收入有100多万元。
经营理念的创新,让秦淮灯彩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已有4家上规模的灯彩企业,艺人工作室约20家,年销售额200多万元。“从前,花灯艺人是做一季活一年,手艺再好也只是一个谋生手段。”陆晔对记者说,“产业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作坊变成工厂,而是要充分发掘文化内涵,为产品寻找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云锦、金箔和珠宝首饰,是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据悉,“三巨头”年销售额占全市工美行业总额的95%以上,它们的经营情况,就是南京市工美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和秦淮灯彩这样处在生产模式变革期的产业不同,这三大“龙头项目”瞄准的是更大的目标:围绕核心工艺打造产业链,将规模效益最大化。
据栖霞区委宣传部部长朱劲松介绍,作为金箔工艺的发源地,龙潭街道共有金箔厂、金箔作坊110余家,年总产值达2.5亿元,南京地区的金箔产量占国内市场总产量的80%,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这些数据来看,南京金箔行业似乎高枕无忧。然而,制造厂商只能提供初级产品,利润空间低下、锻造技艺传承乏力……种种问题,都是制约金箔产业发展壮大的“紧箍咒”。
“无序竞争是金箔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金箔行业门槛较低,一些家庭作坊也参与到这个领域,由于他们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使得整个行业形成了恶性价格竞争。”朱劲松表示,恶性竞争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有效投入降低,只能做单一产品加工,无法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市场。
为了完善金箔行业的产业链条,今年5月,栖霞区委和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合作,着手编制龙潭金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朱劲松告诉记者,规划将龙潭金箔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于“三个基地”: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金箔技术研发基地、以特色产品为主导的金箔制造基地、以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金箔配套基地。此外,龙潭地区还将筹建“金箔文化空间”大型国际文化市场,配合金箔产业基地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一网打尽”。
随着苏北涟水低价云锦的产量骤增,南京云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除了坚持走高端化、艺术化的产业之路,云锦也和金箔一样,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文化街区”。在云锦研究所最新规划方案中,“云锦文化街区”将成为具有明清特色的建筑群,彰显云锦街区的古色古香。此外,云锦街区还将打造旅游商品街和“红楼梦美食街”:商品街将汇聚南北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云锦为龙头的旅游商品集散地。
“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陆晔表示,近年来,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许多政策倾斜,正在筹备中的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调动南京市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的创作热情,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办法》,对南京市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和技艺制作的专职人员开展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以培养和保护我市的工艺美术人才。
南京工美行业的发展,有成绩也有隐忧。在陆晔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后备人才断档。以秦淮灯彩为例,上世纪80年代南京地区的花灯艺人有500多人,但由于手工扎灯程序繁琐,利润又低,很多艺人纷纷转行,年轻人也没兴趣学,如今,还在做这门手艺的只有百十来人。而像云锦、金箔等“国宝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濒临失传的现象更加严重。“上世纪70年代,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人才的不断涌现。”陆晔告诉记者,当时工美行业和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修课,由一些老艺人传授雕刻、剪纸、紫砂等绝活,许多现在的国家、省级大师都是在那里毕业的。“现在,传统手工艺人才断档严重,这个隐患不解决,以后这些技艺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发展了。”“人在艺在,人失艺断。”陆晔告诉记者,相关部门正在制订《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传经授艺资助实施办法》,计划从我市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专项基金中拨出款项,对工艺美术大师传经授艺、带徒学艺给予支持和资助,保证传统技艺薪火相传。